2006年8月30日

網路市集讓5萬人交換創意

這一期商周的一篇文章:
>>八月初,全球科技大廠IBM,也剛花了七十二小時,完成了一場創意即興演奏,參與的「樂手」高達五萬三千人,來自七十七個國家。IBM稱這場演奏叫做Innovation Jam(創新腦力大激盪)。IBM邀集全球員工、員工家屬與六十七家選定的客戶,約定好在三天之內,上網針對設定好的四大議題——交通、健康醫療、環境永續與金融商務,未來將如何發展?有無更好的解決方案?現有的技術可如何配合?提出各自不同的意見,最後IBM將把這些點子收集起來,選出最受注目的創新方案,以一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十三億元)的金額去實現它。這個活動的特別處在於,這是IBM第一次打破國界限制,透過網路,真正把客戶與員工的聲音連結起來,讓創新的起源,不再停留在公司的小會議室中。「這是種新嘗試,IBM等於在創造一個市集,讓所有人自由交換創意。」專攻創新管理的政大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李仁芳說。在大部分的企業當中,創意可能仍停留在特定階層的大腦中,而在IBM的活動中,IBM不僅巧妙讓創意被分享出來,更讓客戶也成為創意發想者。「知識經濟定義被改寫,企業的新經濟,等於是由客戶與員工一起創造出的。」
這篇文章歸結出三點結論:
成功關鍵一:嚴謹管理機制 所有人可選擇有興趣主題進入
成功關鍵二:專家介入整合 確認方向與深度
成功關鍵三:樂於分享的心胸 八位副總裁以上主管帶頭丟出想法

這篇報導讓我聯想到幾件事:
1.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在講述到以知識工作者為主的組織管理時,曾提到這會不同於一般組織類似階層式架構的軍隊式管理,而是比較像指揮帶領交響樂團 or 足球教練帶領隊伍一樣。IBM這樣大規模的Innovation Jam,雖然只是短期專案型態,不過應足以讓以創新研發為主的組織建立一個代表性的範例。
2. 透過邀集IBM全球員工、員工家屬與六十七家選定的客戶,超過5萬多人的參與,透過嚴謹的管理機制,大眾其實能產出1+1>2的集體智慧,我想這也是最近流行的Web2.0被後的精神所在。
3. 心理學者在研究創意管理時發現,那些有高度發明創作的學者或是發明家,在其代表作出世時,其實也產生許多的一般甚至是差勁作品,但是總體而言,好的發明多半是在創造力最高的時候出現。言下之意,就是要有一項好的創意,最好的方式就是先要有很多的創意。而如何產生很多的創意? 於是就有腦力激盪、聯想/類比法等方法,當然,這次的Innovation Jam也將會是未來的激發創意的一項好的方法。

2006年8月9日

人類學家 企業研發新戰將

某天夜裡,一名奧美員工走進一家酒吧,向酒保點了一瓶健怡可口可樂,並選了一個座位,可以清楚地看到坐在另一個角落,一群正在暢飲美樂啤酒的男客人。
正當這群男客人酒酣耳熱之際,這名奧美員工仔細地記錄下他們的互動模式。如何聚在一起,如何解散,歡樂是如何感染每一個人,或是衝突如何被解決。最後,這名奧美員工把長時間收集到的資料,帶回奧美的研究部門進行分析。
這名奧美員工不是一名普通的研究人員,她是奧美聘請的企業人種學家(corporate ethnographer)吉爾汀(Emma Gilding)。
為什麼人種學家(人類學的一支)會出現在廣告公司中?
發掘消費者的隱性需求
《金融時報》指出,其實從一九六○年代消費者至上的觀念出現後,就有企業開始聘請人種學家等社會科學家,幫助公司更了解消費者。但是真正確實的應用,還是最近幾年才開始的。而且,除了在研發單位之外,許多社會科學家也擔任主管的職務。
主要的原因,是在今天這個消費者導向的時代,抓住消費者需求是企業的第一要務。但市場變化速度實在太快了,許多企業對消費者的了解,其實都已經過時。
更重要的是,「有很多需求,其實是消費者自己也不知道的。傳統的市場或消費者研究方式,無法發現這些隱性需求,」《BusinessWeek》強調。
人種學或心理學等社會科學,是研究人類行為、思考與生活模式的科學。受過這些科學訓練的專家,可以透過觀察人類的肢體語言、人與空間的互動與不明顯的姿勢,解讀這些動作所傳達的訊息。這些是沒有受過專業科學訓練的人,常會忽略的細節。
「消費者嘴巴說出來的與實際上做出來的,差距是很大的,」英國設計顧問公司PDD的資深行為研究員替佩特(Vanessa Tippett)表示。因此,人種學或心理學家的專業能力,可以幫助企業發現消費者生活中,到底缺了什麼...

這是 2006/07/13 期刊的一篇文章,曾經聽過有聘用人類學或是心理學專長的人參與產品研發的企業,應該還包括:
  • 全錄:運用攝影機觀察影印機故障時,使用者的行為反應,用以設計簡易故障排除的步驟
  • Google:梅爾(Marissa Mayer),目前擔任消費者網路產品總監,以及負責評估及過濾Google上千名員工的創新提案。於1999年她的主管決定聘用時就是因為它除了有史丹福電腦學碩士之外,也有休息語言學(人類學系的必修)以及心理學。

另外,記得三四年前看過一個網站,主要就是一個人類學者為主的研究團體,運用質化方法進行商業性的研究(http://www.contextresearch.com/context/index.cfm)

triz和專利迴避設計之關係?

有個朋友問到,TRIZ跟專利迴避設計的關係,我覺得蠻有趣的,也是試著回答如下:
TRIZ,(俄文:теории решения изобретательских задач 俄語縮寫「ТРИЗ」翻譯為「解決發明家任務的理論」,用英語標音可讀為Teoriya Resheniya Izobreatatelskikh Zadatch,縮寫為TRIZ。英文說法: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TIPS),可理解為發明問題的解決理論,也有人縮寫為TIPS。其中比較著重要的理論就是,找出科技矛盾之處,並運用類比的方式來找出解答。
而他跟迴避設計有什麼關係呢?最主要的就是因為如果貴公司產品所用的技術被別人的專利卡住,而這個專利Claim當中的元件,又都是開發這產品所要用地零件或是製程,這就好像TRIZ當中常講到的"這個系統要有X, 但又不能有X...",於是乎,透過一些類比的方法,我們可以找到其他的替代方案,如用磁力取代機械力,或是用金屬為冷卻技術替換壓縮機的氣體膨脹製冷功能...如果驗證可行,一個新的發明就此產生,而且可以順利避開阻擋在前的專利,當然,也記得快去申請一個專利吧:P

2006年8月7日

TRIZ的概念工具: Functional Database


TRIZ的方法論中有一項就是把目前遭遇的特定問題,化約為一般問題,然後以此可以找出一般解決方案,再用類比等原則找出對此問題的特定解法。
至於說一般問題以及一般解答的對應題庫要如何建立呢? 這個網站可以提供大家一些參考。
當然,另一個方式就是去雅虎知識那邊發問囉:P

創造力測驗

創造力這個名詞,以往大概只有心理學才會探討,但是在現在企業界越來越重視創新研發,已取得企業的領先地位,"創造力"這個名詞對於學習企管的人來說是越來越敏感。
心理學對於智力與創造力的區別還有一些討論,不過大家越來越能夠接受藝術創作也是一種高度創造力的表現,所以才會有Acer請美學大師蔣勳先生為RD授課。而最近台灣劇場創作大師賴聲川除了應邀成為MIT的駐校藝術家之外,也出了一本"創意學"。
想知道自己有沒有創意的朋友,也可以來這個網站試看看自己的創造力評量跟常模的差異為何?

2006年8月1日

專利公司改變科技業生態


數位時代雙周刊133期
專利公司改變科技業生態

現年47歲的Nathan Myhrvold, 曾任微軟首席技術長,他所創立的英特雷創投,專門買賣發明專利。在他搜括了數千個專利權的同時,許多人擔心,Myhrvold將成為訴訟領袖,而非創新領袖......

一位火箭科學家、一位數學家、一位腦神經外科醫師和一位律師走進一個房間,這好像是某個笑話的開場白,但是在英特雷創投公司(Intellectual Ventures),它卻具有更嚴肅的意義--商業模式。英特雷創投公司只買賣一項產品,那就是發明。

......在這些專家侃侃而談之際,英特雷的專利律師們一邊聆聽這些極為專業的意見交流,一邊做筆記與錄音,同時為白板上的手繪圖型拍照......

......他們的腦力激盪過程經歷了許多峰迴路轉,一位英特雷的員工不斷的從電腦中叫出與討論內容相關的文章或是專利文件,並且將這些文件內容透射在牆壁上讓所有的與會人士參考。「這個真的很酷!」英特雷的執行長兼公司創辦人Nathan Myhrvold,同時也是這個會議的主持人很興奮的針對某個在會議上被提出來的點子說:「這個真是酷到不行!」......美國未來的發明就是這樣產生的嗎?...